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七十二集华阳学院

十一月初十

蓝采和去华阳县拜访过杨进士以后,杨锦麟就派他的两个儿子分头赶赴汉中城以及洋县,城固,沔县,略阳,宁羌等地,替科技道招募学生。

杨家兄弟本就是汉中府城的廪生,父亲又是赫赫有名的杨进士,他们俩的宣传,自然是很有说服力。

汉中府地面上文风兴盛,读书人甚多。

但大明朝的科举之路却并不好走。

除了极少数人可以考取举人甚至进士功名,进入仕途之外,绝大部分读书人,一辈子都只能是个童生身份。

富贵人家的子弟,自然无需为日后的生计发愁,而那些出身普通人家的读书人,生活就难免逼仄。

秀才要好一些,如果考取了廪生,还可以按月领取一石膳米补助,妻儿老小并不至于饿肚子。

只是崇祯朝国库空虚,地方上财政普遍吃紧,这部分膳米也是时有时无。

普通秀才以及童生们,自然需要自谋生路。

他们大都不擅种田,也不屑于种田。最好的职业,就是到官宦人家去当幕僚或者家学先生,如此既有收入也有地位。

但是这样的机会毕竟是很少的,大部分人,难免要去乡学或者各种私塾里教书,甚至去商铺里去当帐房先生,一辈子穷困潦倒。

如今有了杨家兄弟的邀请,自然是应着如云。

当然了,科技道开出的优厚条件,才是让他们难以拒绝的根本原因。

到了铜钱坝,除了管吃管穿管住,还有不菲的生活费补贴。

童生每月二两银子,秀才五两,举人十两,进士二十两。

经过学习之后,如果可以胜任某项工作,则薪酬另计。

短短半个月时间,陆陆续续赶到铁矿山求学的书生,就有二三十人之多。

其中既有二十来岁的年轻人,也有四五十岁的老儒童。

校舍是现成的。

蓝采和现在住的这种蔬菜大棚四合院,当初一共建了四个,原本是准备安置各个工厂的管理人员和高级工匠的,现在只能再委屈他们一下,等着明年就好了。

读书人的吃住,都由杨慎杨锐兄弟俩负责,反正给他们预留了两个四合院,一时半会儿也住不满。

这一天吃了晚饭,蓝采和双腿架在大班台上,正靠在老板椅里凝神思考技术问题。

这是他新装修的办公室,位置在四合院南排的一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为您推荐